趙立平在中國山西省的一個農業小鎮長大。跟趕在“文化大革命” 之前出生的大多數中國人一樣,他跟他的兩個弟弟只接受過簡單的教育。趙立平的父親是高中老師,母親在紡織廠工作,兩個人都非常信中醫。趙立平還記得當時看父親喝中藥來治乙肝的情景,每天兩次,那股刺鼻的氣味和泥漿一般的藥水,現在還忘不掉。

趙立平以優秀的成績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,獲得了分子植物病理學的博士學位。當他回到山西成立自己的實驗室的時候,課題集中在用有益細菌抑制植物病原菌上面。有一天,一位獸醫學的同事問他要一些芽孢桿菌的菌株,說是這種細菌能緩解豬和雞的腹瀉。趙立平意識到,自己研究的菌株裡面,很可能就有能抗植物感染,甚至抗人類感染功效的。

整個20 世紀90 年代,趙立平涉足豬的微生物研究,試圖探究用菌株來控制豬身上的感染這一設想,但無法獲得資金。在此期間,他家人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。本來就偏胖的父親膽固醇水平激增,還得遭遇了兩次中風。趙立平的兩個弟弟也都成了大胖子。幾年後,趙立平看到了戈登的論文,對他來說,這是“腸道菌群可以調節宿主的基因的首個證據”。因此也可以認為,這或許是微生物影響人體健康的一種方式。於是,趙立平拿自己當小白鼠,在身上做起了實驗,試圖找出體重增加可能跟哪些微生物有關。儘管微生物研究中已經有許許多多難以解決的問題,但是,要從生活在人體腸道內上百種不同的微生物中,找出讓體重增加的那一種,確實是個棘手的大難。

趙立平一頭扎進研究減肥的西方文獻,想從中找出答案。但是,低熱量飲食結合劇烈運動的減肥方法,在他看來完全說不通。 “從營養上講,你的身體是在壓力狀態下的,” 趙立平說, “然後你再加上生理上的壓力。也許這樣你是能減肥,但同時也減掉了你的健康。”

肥胖症和糖尿病在幾千年前曾經是中國朝廷官員的通病,從中醫的古方中,趙立平得到了一些啟發,他把希望寄託於中國常見的蔬菜上,想著就算是吃多了也不會有什麼大礙。腰圍變小之後,他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,試圖篩選出與肥胖有關的細菌。今年4 月,趙立平和同事在微生物生態學權威雜誌《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》( The ISME Journal )上發表了一項研究,他們將小鼠從正常飲食轉換到高脂肪飲食,然後再換回到正常飲食上來,期間每兩週監測一次小鼠腸道中菌群的變化。觀測發現,大約有80 種細菌與飲食的轉變存在關聯。更為可喜的是,由高脂肪飲食所引發的菌群改變,是完全可逆的。

但小鼠的微生物研究有其局限性。趙立平很清楚,要在微生物和肥胖症之間確立起聯繫,就必須在人身上做實驗:“目前成功的案例只有我自己,”他回憶說。

prada謎語包包       coach3折包包       gucci名牌包包特價館精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ry8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